Skip to main content
头部广告图片
  主页 > 车界新闻

美媒文章:中国电动汽车成功并非依靠补贴

2024-11-05 浏览:

11月4日发表专栏作家戴维·菲克林撰写的文章。文章认为,在世界各国努力阻止气候变化之际,各大经济体纷纷(正确地)对清洁技术给予支持,中国电动汽车行业在起步阶段无疑从中受益。然而,那个世界已经基本消失。如果假装它没有消失,就会严重地误判形势。文章编译如下:

有个老笑话,讲的是有人在公交车上碰到一个老人。这位老人从杂志上撕下几页,揉成一团,扔到窗外。

有人问他:“您为什么要这样做?”这位老人答道:“为了把大象赶走。”“可是外边没有大象啊。”这位老人说:“没错。所以你能看得出来,这个办法管用。”

每当全世界开始谈论中国的清洁能源补贴时,就会出现类似情况。它被视为板上钉钉的事实,以至于这些成了对中国竞争优势的唯一解释,而几乎没有证据证明它们的存在。

事实上,很多人认为,如果我们看不到它的许多迹象,那是因为它被隐藏得太好了。

近年来,经济学家、分析师和智库的工作支持了这一点。这些高质量的研究帮助勾勒出中国国家支持体系的轮廓。不过,与此同时,对他们结论的草率解读帮助形成了一种如今在高管、分析人士和决策者中常见的“民间神话”:中国的制造业实力完全得益于雄厚的国家资金。

浏览一下中国主要出口型汽车制造商的账目,你就会发现这种说法与事实相去甚远。外界通常指出的主要支持来自三个关键领域:直接补贴、慷慨的税收待遇以及人为的低息信贷。目前,几乎没有迹象表明这些支持正在发挥作用。

以直接补贴为例。中国上市公司在它们的财报中披露了这些补贴的价值,这样就可以很容易地与其他国家的支出明细进行粗略比较,比如美国“优质岗位第一”组织的数据库。毫无疑问,像比亚迪和上汽集团这样的企业从政府获得了支持,以帮助它们向电动化转型,但这与其他地方发放补贴的情况没什么两样。

例如,根据“优质岗位第一”组织的数据,大众北美公司在2023年获得的补贴金额高于中国汽车制造商在同一财年宣布的任何补贴。福特汽车公司也比任何一家中国竞争对手获得的补贴都要多。

税收呢?可以肯定的是,中国为完成国家目标的企业提供了优惠税率。如果在受青睐的高科技领域(如电动汽车)开展业务或者在某些特殊区域投资设厂,你可以将企业所得税从标准的25%减至15%。

然而,很难跨越一切必要的障碍去利用这一点——海外竞争对手的会计师们也有一些相当巧妙的办法来降低税费。与海外竞争对手相比,中国企业实际缴纳的税费往往更多。

那么,它们也许在利用软贷款?中国经济中有很多这样的软贷款,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会流向汽车制造商。

至少,低息贷款应该会在接受贷款的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上留下一些痕迹——但同样,证据是缺失的。尤其是比亚迪,它在大型汽车制造商当中的资本成本是最高的。

在清洁技术竞赛中,中国是个令人生畏的竞争对手。然而,如果其竞争对手努力参与竞争,而不是将自己封闭在关税壁垒的后面,那么从长远来看,它们将处于有利的地位。

在世界各国努力阻止气候变化之际,各大经济体纷纷(正确地)对清洁技术给予支持,中国电动汽车行业在起步阶段无疑从中受益。然而,那个世界已经基本消失。如果假装它没有消失,就会严重地误判形势。

微信截图_20241105143120.p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