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main content
头部广告图片
  主页 > 房产动态

楼市双轨之下,普通人未来只买得起保障性住房?

2024-08-29 浏览:

保障性住房,也是有很多种细分类目的。

有的是用于对外出租的,比如廉租房、公租房,提供给买不起房的中低收入家庭在城市生活,实现“住有所居”。

有的是配售的,也就是说,被保障人也可以拥有房屋全部或部分的产权,比如共有产权房。

在未来可能会借鉴新加坡模式的双轨之下,普通人未来在城市里实现低成本的居住,大概率是不成问题的,但是,要拥有一套房屋的产权,一套“好房子”的产权,其实并不容易。

image.png

因为,无论是用于租赁,还是配售的保障性住房,但凡是保障性住房轨道内,其品质一般都不会超越市场化的商品房:

1、户型面积相对较小,只能满足基本的刚性居住生活功能需求;

2、地段和配套上,保障性住房不会像商品房那样处于市区核心地段、拥有优质的教育、医疗、交通和商业配套;

3、产品力上会有缺陷,比如梯户比会比较低,容积率高等;

4、居住的邻里社群氛围,素质层次参差不齐,公共环境和氛围呈现公租房化;

对于保障房而言,如果设计得太好,就会失去其保障性住房定位的初衷,有可能真正入住进去的,就不是那些需要被保障的人群。

所以,此前有专家提出,公租房不应该不设立独立卫生间,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,因为这里面有一个道德风险要规避,如果公租房建设得太好,真正需要公租房保障的人,是根本享受不到保障的。

如果从拥有一套房产的角度而言,普通人未来可以选择购买品质相对差一些的配售的保障性住房,但是,拥有的这一类产权,并不一定是完全的产权,也就是一般通常只会拥有占有和使用的权限。

对于房产价值的另一层面:收益(租金回报)和处分(转让升值),那么保障性住房是不能完全满足的,如果人们用保障房来收租金、出售赚差价,那就背离了保障房设计的初衷。

所以,很多公租房、廉租房,名额虽然可以给到被保障人居住,但却是禁止被转租给其他人的,而一些经济适用房等非市场化的保障性住房,往往也只能在特定的人群(符合被保障资质)中流转。

想要拥有房产的完全4大权能,即占有、使用、收益、处分,那么还是需要购买市场化的商品房住宅。

当然,未来双轨制之下的楼市,保障房归保障房,由城市统筹,商品房归商品房,由市场定价。

这就会带来,未来一定程度的商品房的稀缺,而且,新建的商品房大多以大面积的改善型居住的“好房子”为主,品质高,总价也高。

此前的7090时代下建造的那些刚需户型的商品房,其实也不一定会大量上市。

因为其中的一部刚需户型的商品房,很可能会被官方收储作为保障房对外出租,一旦拥有了稳定的租金回报,就算是小户型的房东,不到情非得已,也不一定会愿意处置出卖手中的资产,毕竟,细水长流还是一锤子买卖,这笔账是个正常人都会算。

所以,未来普通人想要拥有一套房产,只需要占有、居住的话,就可以选择保障性住房,如果想要拥有房产的完全权能(占有、使用、收益、处分),那么要么攒够足够的首付,高负债高杠杆,撬动一套高总价的改善型豪宅。

要么就碰运气,看能否遇到7090时代建造的老一批的刚需户型的商品房对外出售的,这种概率不是没有,但比较小。

虽然目前也有不少刚需户型的二手房在挂牌出售,但却是因为目前的双轨制没有完全大规模铺开,存在一定的窗口期,一旦收储开始启动,那么相信很多二手房都会下架惜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