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main content
头部广告图片
  主页 > 房产动态

寻找智能网联汽车新“玩家”—成都高新智能网联产创融合加速器招募启动

2023-05-19 浏览:

  车联网与自动驾驶,也成为了科技企业的“第二增长曲线”。

  当PC与智能手机市场的增长显现颓势,进军车联网、发力自动驾驶、甚至直接下场造车,已经成为当下科技企业的共同选择。车联网与自动驾驶,也成为了科技企业的“第二增长曲线”。例如,以PC显卡业务起家的英伟达,抓住了自动驾驶行业的转型机会,实现了市值飙涨,将PC与智能手机时代的竞争对手Intel、AMD、高通都甩在身后。

  智能网联汽车市场的机会,不仅仅属于科技巨头。在产业链条极为复杂的智能网联汽车行业,每一个细分市场都可能成为创业者的应许之地。与此同时,国内各地政府也开始加速产业引导基金、产业园与创业加速器的建设工作,引导扶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。日前,成都高新区政府联合阿里云、宝马(中国)与36氪,启动了 “成都高新智能网联产创融合加速器”项目,项目落脚成都高新区,希望挖掘一批高质量的智能网联汽车企业,吸引相关企业在成都落地。

  智能网联汽车上路,起点是关键

  如何让这些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的中小玩家们更快成长,发展壮大,是一个值得全产业思考的议题。对于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的创业者而言,赛道是它们面临的第一道选择题。在智能网联汽车行业,行业赛道众多,几乎每一个细分市场都可以跑出多家企业。而选好赛道只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。接下来,智能网联汽车创业者们还要有更多的选择题要做,例如,选择公司启动的起点——城市。

  Y Combinator创始人Paul Graham的博文是许多创业者的创业圣经。他在2008年写下的《Cities and Ambition(市井雄心)》一文至今仍被许多人引用:“伟大的城市总是能吸引雄心壮志之人”。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的创业者们,也需要寻找能够满足其雄心壮志的“伟大城市”。

  成都高新区就在今年6月发布了《成都高新区支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十六条(试行)(征求意见稿)》(简称《十六条》),首次对外曝光了其对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相关企业的招商引资计划。《十六条》为智能网联汽车相关企业提供了丰厚的招商引资待遇,鼓励智能网联汽车相关企业、创业公司在成都高新区落地,特别是在成都高新区实现生产制造落地,或与成都市内整车制造企业合作等等。

  具体而言,对于在成都高新区设立全球、全国总部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“链主”“链属”企业,成都高新区可提供500万-1000万不等的一次性奖励;对于10亿元以上的智能网联汽车核心零部件生产制造项目,提供最高2亿元补贴。此外,对于年营收超过5000万、或与成都整车制造企业合作、或参与重点技术攻关项目、或主持相关国际、国家标准修订的智能网联汽车相关企业,也可获得相关补贴。

  为什么是成都?

  真金白银的补贴,显示出了成都对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落地的诚意。但产业链的形成不仅仅需要政策指引,更需要深层次的产业基础,而这也是成都发力智能网联汽车的底层逻辑所在。

  在中国汽车工业版图中,成都是西部汽车工业重镇。一汽大众、一汽丰田、吉利沃尔沃等整车厂,以及博世等汽车零部件厂商,均在成都设有生产基地。进入新能源时代后,新势力品牌威马汽车也在成都设置了全球研发中心与生产基地。成都汽车工业的底层基础,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。

  与此同时,成都的人才优势,也在智能网联汽车时代得以显现。成都高校众多,并拥有西南交通大学等传统汽车名校。得益于发达的互联网及IT产业,成都积累了一大批拥有丰富经验的AI、嵌入式开发人才,可以为智能网联汽车企业提供人才保障。

  在这一背景下,成都高新区联合阿里云、宝马(中国)与36氪,发起了“成都高新智能网联产创融合加速器”。加速器将面向自动驾驶、智能座舱、V2X、汽车服务/汽车数字营销、可持续发展与智能物流等几大赛道,通过整合阿里富生态、头部资本机构和媒体等一线资源,吸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企业集聚。从业务、融资、组织、战略等方面提供落地方法论指导和强资源链接,为创新企业提供加速产品和服务,同时助力成都高新区培育出超级明星项目,打造全国特色产业IP。

  截止目前,阿里云加速器已重点孵化加速了超过600家代表先进生产力的高成长企业,67%通过加速器链接资本获得新一轮融资,超过70%企业与阿里云形成联合解决方案,拓展商机业务合作。

  从无人驾驶的遥远梦想,到车联网及更高阶的辅助驾驶功能相继落地,可以预见,智能网联汽车的智慧演进速度将会远远超出预期。相信在阿里生态赋能下,智能网联创新项目能够加速落地,成都高新区也将被注入新动能。而阿里云加速器也会一直为创业企业拓展思路,开辟视野,做企业成长的陪伴者。